2025年11月22日至23日,由池州学院、安徽工业大学、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中国房地产学术年会暨第18届高校房地产学者专业研讨会”在池州学院隆重举行。本次年会以“迈向'好房子'时代: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与住房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境外知名学府的近200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与青年学子,围绕新时代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前沿议题与未来路径展开深入交流。
开幕式于11月23日上午在池州学院公教楼西报告厅举行。池州学院党委书记王峰致欢迎辞。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一级巡视员周韬、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赵鑫明分别致辞。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本次年会是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精神的具体落实,也是推动房地产学科建设与行业转型的重要平台。开幕式由池州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先柱教授主持。
在主旨报告环节,六位知名学者围绕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作了深入阐述。
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原司长张其光在“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报告中,探讨了提振住房需求、消化库存、城市更新、优化保障住房等问题,并对房地产学科建设提出建议,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了方向。

清华大学刘洪玉教授在“关于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中,提出从制度、企业、产品与服务四个维度推动房地产转型发展。他强调,应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形成保障和市场两个体系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供应格局;通过改革开发方式、融资方式和销售方式,建立房屋体检、养老金和保险等制度,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重庆大学刘贵文教授围绕“存量房屋交易制度优化研究”,深入剖析了当前存量房交易中存在的信息不实、资金安全等风险隐患。他建议,要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通过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交易风险的有效防控,将网签备案与产权调查、登记结合,建立强制资金监管制度,保障交易安全,有效防控交易风险。

上海财经大学姚玲珍教授在“我国写字楼市场运行分析”的报告中指出,当前写字楼市场面临空置率超20%警戒线、租金持续下行的严峻挑战。她建议通过严格限制新增办公用地供给、完善老旧楼宇改造机制等多措并举消化存量,拓展多元退出渠道,推动办公楼资产证券化,增强市场投资韧性。

南京审计大学孙伟增教授以“数智时代的建筑业转型发展研究”为题,基于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实证证据指出,智能建造政策显著提升了建筑企业营业收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政策通过促进数实融合、多元化经营和人才队伍建设三大路径推动行业转型,在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更优的地区效果尤为显著。

王先柱教授在“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危机的审慎研究”中,剖析了“三高”模式的形成机理与风险隐患。他指出,“三道红线”政策在抑制有息负债扩张的同时,促使房企转向不可持续的无息融资,加剧流动性危机。因而建议,短期要加大“保交楼”力度,中长期需构建统一的企业评价机制和稳定的市场调控机制,从根本上消除“三高”发展模式。

本次年会设有十大分论坛,涵盖“好房子”建设、土地制度与城市更新、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发展、金融支持与公积金创新、住房保障与市场协同、数字化转型、企业战略转型、银发经济与康养社区、房地产教育与学科建设、政策评估与市场调控等前沿领域。近百篇高质量论文在会上宣讲交流,展现了我国房地产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创新方法。
此外,年会还设置了期刊论坛与圆桌对话环节。期刊论坛由池州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吴义根教授主持。多位资深编辑分享了关于论文选题、写作与投稿的实用指导,为学者提升科研能力提供了宝贵帮助。
圆桌对话以“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前沿”为主题,邀请18位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房地产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闭幕式于11月23日下午举行。华东师范大学胡金星副教授主持。王先柱作总结发言时表示,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让他深感“感谢”“感动”“感恩”,年会呈现出“参与广、交流深、议题广”等特点,共收到全文投稿120篇、摘要146篇,遴选出100篇优秀论文进行汇报,是一场高规格、高质量、高影响力的学术盛会。闭幕式上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奖,并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下一届年会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承办。





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池州学院充分发挥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实践研究方面的特色优势,为年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持。王先柱表示,学院将坚守应用型办学定位,深化产教融合,为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应用型人才与实战智慧。
本次年会不仅是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思想碰撞、共识凝聚的平台,为我国房地产领域的理论创新、政策制定与行业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
(供稿:商学院(法学院)/拍摄:宣传部/编辑:王敏、袁梦成/审核:吴义根、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