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学校新闻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之十六】校团委:青春逐梦正当时 砥砺奋进谱新篇

编辑:何夏添        预审:         终审:         添加日期:2025年10月24日 15:19       点击:

编者按:为努力答好“教育强国建设,池州学院何为”的时代答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学校在校园网和官微开设“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专栏,持续推送各单位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管理服务育人过程中的特色做法与工作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池州学院共青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着力加强政治引领,创新实践育人体系,全面服务成长成才,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动员引领团员青年在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在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挺膺担当。

立德树人:筑牢思想根基,培育时代新人

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持续走深走实。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等,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艰苦奋斗 强我中华”青年主题文化等活动。成立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学生宣讲团,面向团支部、青马工程培训班等开展系列宣讲活动50余场,受众6000余人,让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在青年学生中生根发芽。

大学生成长沙龙“青春大讲堂”点亮成长之路。制定池州学院大学生“成长沙龙青春大讲堂”活动实施意见,以“致青春”“致成长”“致榜样“致知识”为主题,邀请中国第一个盲人医学博士李雁雁、池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外聘导师林跃文等校内外专家学者、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和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代表等,围绕教育家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家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建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展71期,参与学生达10000余名,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才动力。

榜样典型示范引领激发奋进力量。制定池州学院“校园之星”评选办法,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通过选树一批学生先进典型,引导、激励我校大学生不忘初心、奋发成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书写壮丽青春篇章。 围绕“道德示范之星”“学风建设之星”“科技创新之星”“志愿服务之星”“劳动之星”“创业之星”“自强奋斗之星”“读书创作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等十个类型,共选树179名“校园之星”。通过校园媒体、公开表彰、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艺术之星”崔天辰、“创业之星”杨雨生、“志愿服务之星”杜明等“校园之星”的优秀事迹与高尚品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榜样带动”的积极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优秀品质与高尚美德在校园内的广泛传递与深入影响。

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综合素养,助力成长成才

持续加强社会实践品牌建设。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做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号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打造实践育人平台,按照社会实践工作基地化、项目化导向,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成立池州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池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考评办法》 《池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保障“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按思想政治引领、专业实习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和专项社会实践四个类别遴选校级团队,配备指导老师和带队老师,将暑期社会实践与学生的专业培养、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毕业论文等工作融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暑期社会实践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五年来,累计组织800余支校院两级社会实践团队,5万余名名师生积极参与;累计荣获5项国家级奖项、33项省级优秀个人和集体荣誉。

广泛开展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为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弘扬创新精神,创建团学活动品牌,打造校园艺术文化精品,连续组织开展九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涵盖思想引领、学术科技、实践创新、文体娱乐等主体活动,分为和谐校园、科技创新、灿烂文化和魅力艺术四个版块,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系列活动和比赛,教育广大青年要不断磨练本领,扎实专业技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发挥各级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力量,承办了“动感地带杯”安徽省大学生街舞大赛(皖南第二赛区)、“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成功举办了社团嘉年华、大学生音乐节、大学生厨艺PK赛、樱花游园会、寝室文化设计大赛、“我眼中的年味”摄制大赛等各类文化活动,为我校青年学子综合素质提升和兴趣爱好发展搭建良好平台,推动文化育人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坚持“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积极开展校园荧光跑、趣味运动会等各类竞赛活动,推动学生强身健体,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组织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实施志愿服务活动质量提升计划,深入培育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校地共建,动员11个二级学院团委与九华社区、湖心社区、贵池区新时代文明中心等3个池州市社区结对,号召青年学子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开展课外辅导、安全宣传、爱心助老等各类志愿服务。立足校园和地方需求,有效整合资源,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服务地方乡村振兴、关爱留守儿童、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等领域倾情奉献,累计6500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54次,志愿服务时长23.43万余小时。相关团队入选2024年国家级志愿服务团队7个、国家级宣讲团9个,池州市“月评十佳”志愿服务组织1个。

管理服务:优化工作机制,关爱学生成长

每季度举办一次“我与校领导面对面”座谈交流会,定期召开由校学生会牵头,二级学院学生会、伙管会及宿管会等共同参与的权益维护交流例会,广泛收集同学关于教务教学、校园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权益诉求,及时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畅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解决学生关切问题。指导学生会广泛开展“我为同学做实事”主题实践活动,逐步形成“1+4”服务体系,2024年7月17日获《安徽青年报》整版报道。“1+4”服务体系即在微信公众号上架设“青年之声 解忧池子”专栏,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学生需求,并由此打造青年权益、青扬风采、青春开讲、青润书香四项“青”字号品牌活动。青年权益,通过“我与校领导面对面”活动和权益维护交流例会等,广泛收集、解决、反馈学生关于教务教学、安全保卫、后勤服务保障等方面权益诉求,保障学生校园生活;青扬风采,根据同学呼声,举办青春校园达人秀、毕业歌会、社团嘉年华等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平台展现青年学子青春风采;青春开讲,以“青春大讲堂”为平台,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同学身边榜样,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激发学习热情和成才动力;青润书香,通过青春读书会邀请校内学者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分享读书感悟,带动更多同学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下一步,学校共青团将继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大局,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不断探索创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华章。

(供稿:校团委/编辑:王敏、袁梦成/审核:李旋宇、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