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学校新闻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之六】商学院(法学院):党建引领铸魂,多维赋能发展,打造新商科人才培养新特色

编辑:ymc        预审:         终审:         添加日期:2025年07月30日 22:15       点击:

编者按:为努力答好“教育强国建设,池州学院何为”的时代答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学校在校园网和官微开设“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专栏,持续推送各单位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管理服务育人过程中的特色做法与工作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商学院(法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使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兴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需求,以“数智商务现代产业学院”和“微专业”建设为抓手,致力于培养“基础实、视野宽、能力强、有专长”,具备智商、情商与财商融合发展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商科发展路径。

聚焦党建引领,筑牢育人根基

商学院(法学院)党委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创新育人模式与党建工作路径,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学院发展的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2019年底获批安徽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以来,学院积极构建“435”育人体系。在育人队伍上,着重建设党建、学工、教师和社会育人四支队伍,凝聚各方育人力量;育人阶段涵盖入学、在校和毕业全过程,实现全周期育人;在育人重点环节,全力推进课程、科研、文化、实践和组织育人,全方位提升育人实效,推动“三全育人”理念落地生根。

商学院(法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品牌打造。2023年6月,成功获批全省党建“标杆学院”创建培育单位,学生二支部成为省级“样板支部”建设典型。通过实施“通专融合工程”,推动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课程育人质量;开展“党员形象工程”,展示学生党员风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组织育人;推进“五个一活动工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彰显文化育人特色;实施“实践基地育人工程”,组织电商服务企业、乡村振兴等特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实现实践育人。近年来,学院立项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多项,党建工作成效显著,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聚焦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商学院(法学院)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大力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学院目前拥有八个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在2018年安徽省专业评估中位居第五(A-等级);知识产权专业成为省级一流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财务管理(2019年安徽省专业评估B+等级)、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2019年安徽省专业评估A-等级,为安徽省市场营销专业最高等级)等专业通过省级传统专业改造提升项目建设,不断优化专业内涵,初步形成了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新商科专业群。

商学院(法学院)将课程和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持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课程建设方面,已建成省级教学示范课1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获批安徽省一流课程并推荐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形成了优质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上,近五年主编与参编教材8部,《电子商务实用教程(第4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教程》入选安徽省首批“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名单,《数智化营销实训教程》《财务大数据分析》等校企合作教材已应用于专业教学,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院紧跟国家战略和地方现实需求,聚焦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坚持高层次人才引进,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成果丰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5名,拥有省级金牌职工1人,省级教学团队2支,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高级职称教师32人,占比33.7%,博士教师27人,占教师比28.4%。2023-2024年有3名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奖项,2024年教师主持纵向科研项目共立项19项,其中省级9项,市厅级6项,校级4项。2022-2024年,学院教师累计发表各类论文为112篇;纵向课题分别立项37项;横向课题2024年立项25项,到账资金340多万元。学院横向项目不断取得突破,学院教师服务社会能力日渐提升。

聚焦创新实践,培育卓越人才

商学院(法学院)把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系列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创业育人成果。

商学院(法学院)扎实推进“五个一” 工程,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并提供丰富资源与政策支持。2024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获得立项31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19项。学院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专项资金,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导师指导,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2024-2025年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人次数及比例)

聚焦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

商学院(法学院)坚守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聚焦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在教育合作、研究合作、增值合作和管理合作领域实施“三院四微”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与众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上海星芒商贸有限公司(橘朵)、上海太禾商贸有限公司(酵色)开展数智商务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项目,首批80余名学生参与顶岗实践,横向到账经费40万元。2024年6月,学院成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2025年5月,学院成为全国数字商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2025年6月,学院成为安徽省数字法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通过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企业也能提前选拔优秀人才。商学院(法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训方面,承办“国家税务总局蚌埠市税务局稽查业务培训班”等,为地方培养专业人才;活动策划上,参与主办官港镇首届茶园文化节系列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中,联合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知识产权”志愿服务队,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024年,学院作为第一起草单位,主持编制1个安徽省地方标准,7个安徽省团体标准,1个国家团体标准,为地方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与技术保障。

聚焦数智转型,推动创新发展

商学院(法学院)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坚定不移地推进专业数字化转型,致力于为学生打造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教育体系。2024年5月,学院获批省级“数智商务现代产业学院”项目,加速数智化转型。在微专业建设上,完成 “金融服务与管理(邮政金融方向)”微专业建设,培养首批50余名学生,其中28名微专业毕业生入职安徽邮政;各专业顺应数智化发展趋势,加速数智化升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围绕传统专业改造,在培养方案中融入数智化课程,提升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市场营销(大数据营销方向)结合区域产业需求与专业优势,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前沿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打造大数据营销特色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营销管理问题的能力。2024年11月,学院成功举办长三角数智转型专业教材编写暨校企合作数字教材建设研讨会,深入探讨数智转型专业教材编写与建设,为专业数智化升级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

未来,商学院(法学院)将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商科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商学院胡彬/编辑:袁梦成、王敏/审核:肖宁生、刘胜)